今天是2025年07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走进河南开展“豫见烽火 书院传薪”暑期社会实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7月8日至16日,由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崇德、求真、至善、尚美四所书院组建“豫见烽火 书院传薪”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走进河南,开展为期8天的“红色教育、文化传承、实践育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先后走进应天书院、嵩阳书院、花洲书院及当地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参观研学、沉浸式体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触摸千年文脉,探寻学府底蕴,加强书院联建,感悟红色精神,让成员们在沉浸式研学中感悟家国情怀,深刻体会到传承民族精神与担当时代使命的重要性。

图1 实践团在豫西抗战主题公园留影

01应天书院:触摸千年文脉,传承爱国精神

实践团首站抵达商丘应天书院,正式拉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序幕。作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是古代唯一升格为国子监的书院,历史上范仲淹曾在此以经世致用之旨执教,推动宋代文化教育革新。如今复建后的书院,已成为传承家国情怀与弘扬书院文化的重要阵地。实践过程中,成员们漫步状元桥,参观范文正公纪念堂,感悟范仲淹“先忧后乐”精神及其教育理念;在大讲堂内,透过斑驳木椅遥想先贤思想的碰撞;于范仲淹石像前诵读经典,体会其家国丹心。

图2 实践团在应天书院留影 图3 实践团在范仲淹石像前诵读经典

02嵩阳书院:探寻学府底蕴,延续文脉传承

继应天书院之后,实践团走进书香氤氲的登封嵩阳书院。踏入书院,“高山仰止”匾额气势磅礴,大唐碑以盛唐气象与精湛书法艺术令人驻足,院内两棵树龄4500余年的“将军柏”虬劲挺立,队员们从中感悟文化传承的坚韧力量。在中庭,复原的古代拜师礼庄重上演,队员们亲身参与其中,通过“束脩六礼”,深切体会书院对品德涵养与人格塑造的重视。大讲堂内,队员诵读经典,阳光映照典籍,仿佛与程颢、程颐讲学场景重叠,一同领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

 

图4 实践团在嵩阳书院留影 图5 实践团在嵩阳书院行拜师礼

03花洲书院:书院联建增底蕴,文化交流促发展

在花洲书院,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与花洲书院开展书院联建活动,座谈交流会上,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书院建设和发展情况,对彼此在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活动中,科文学院与花洲书院举行“书院联建单位”授牌仪式,并向花洲书院捐赠了一批历史文化书籍及科文学院四所书院的文创产品,丰富了书院的文化资源,为双方深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一行实地参观了花洲书院,从巍峨的景范坊到大成殿,从“六馆四廊”到“门厅室亭苑轩阁”,从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到底蕴深厚的文化遗存,花洲书院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千年书院的独特魅力,让队员们在实地探访中沉浸式感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不朽的精神内核。

 

图6 实践团为花洲书院捐赠书籍 图7 讲解员带领实践团参观花洲书院

04袁桥古村:追溯慈善遗风,感悟红色精神

继探访传统书院之后,实践团踏入青砖黛瓦的袁桥古村。从寻迹古村沉淀的历史辙痕,到瞻仰古宅门楣上凝固的家族荣光;从聆听袁氏三兄弟乐善好施的动人故事,到见证他们兴义塾、济灾民的善举……一个个故事在诉说着其精神传承的使命。村内登封一大党代会场景历历在目,避难楼巍峨矗立,明代地道蜿蜒纵横,队员们沉浸其中,在历史的幽暗中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感悟战火纷飞年代里,袁桥人民保家卫国、坚守信仰的红色传承。此次袁桥古村之行,队员们通过一砖一瓦、一景一物,触摸传统家风“崇德向善”的内核,体会其与红色精神“舍生忘死”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

 

图8 实践团在登封一大会址留影 图9 实践团在袁桥古村研学

05实践铸魂:书院薪火照亮青春传承的时代担当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寻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深切体会到中国传统书院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在实地探访中感悟到了家国情怀与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他们通过亲身参与、沉浸式体验,将书院的历史脉络与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冯煜航、邹佳芸、孙铭辰、唐翠霞、罗鸿涛、王海洋)

上一篇:玉溪师范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浸润童心成长
下一篇:江苏苏州姑苏区:在光影与指尖中触摸地球亿年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