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官世坤:当好父老乡亲身边的健康守护人

在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北部的紫湖镇,有一位土生土长的健康卫士,他叫官世坤。官世坤紫湖镇仓坂村人,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玉山县紫湖镇卫生院副院长。在他眼中,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质朴的特质,他深热爱着这片土地和乡亲,也因此坚定了他回报家乡的信念。大学毕业有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后,他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运用所学技能,为家乡父老乡亲服务,这一坚守便是13年。

 

熟悉官世坤的人都知道,每天上午是他最为忙碌的时候,从一开诊,官世坤就经常穿梭在门诊室、中医馆、急诊手术换药室、住院病房等科室,脚步匆匆,一刻不停。一上午下来经常满头大汗,有时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小官是我们紫湖的福星,他人好、医术好、待人也热情。不管多忙,他都能耐心细致地为我们看病,还会给我们讲很多健康知识。大家都相信他,喜欢找他。感谢政府把他留在我们身边,希望他能一直留在紫湖,有他在,我们看病心里更踏实。”62岁盛大叔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众多群众对官世坤的认可和信任 。

工作之余,官世坤喜欢翻阅《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等学习资料,不断提升自身思想修养。通过学习,他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基层医疗工作不仅是单纯的治病救人,更是要将党的健康政策落到实处,把乡亲们的健康当作自己的事。平凡岗位关系着民生大事,“守护好家乡人健康”,成了他扎根基层的初心。

紫湖镇距离县城四十多公里,山路居多,且当地留守老人和孩子数量偏多。一旦出现外伤,等待县城医院或上级医院救治,很可能错过最佳救治时机,这一难题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缓解群众就医难题,官世坤主动学习骨科创伤知识,刻苦练习救治技能。他深知,卫生院条件有限,虽无法处理大型创伤,但临时止血、固定以及争取转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环节,往往是施救的关键。他坚信,只要肯钻研、有耐心、敢作为,就能把事情做好,帮助更多乡亲减轻痛苦,为他们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卫生院成为群众治病救命的“第一站”,卫生院全天24小时处于急诊待命状态。有一次夜间急诊,官世坤至今难忘。那夜,一阵嘈杂慌乱的呼救声打破了宁静,病人家属带着患者匆忙赶到卫生院。官世坤见状,迅速上前帮忙,将患者送到急诊室。经过检查,他快速判断患者出现气管开放伤、胸部外伤,伤情危急,随时可能因失血性休克或气管堵塞窒息。官世坤来不及多想,迅速为患者止血包扎维持呼吸通畅,一边联系县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另一边马上护送转运。路上,他争分夺秒,直到凌晨两点看着患者顺利转入县医院,在知道患者情况稳定后,他才松了口气,返回卫生院继续值班。有人问他:“那么危险,你不怕吗?”他说:“我们的价值就体现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作为党领导下的健康先锋,就是我敢拼的底气。”

官世坤刚参加工作时,常遇到一些老人家,他们或是怕在外子女担心,或是舍不得花钱治病,有外伤时能拖就拖,还会选择一些偏方,比如用碎树叶敷伤口、用干燥的鸡屎“消炎”等,这无疑给后续治疗增加了更大难度。官世坤明白,要改变这种现象,得从建立信任入手。遇到这样的老人,他总是免费清理伤口,反复叮嘱注意事项,还记下住址。要是老人没按时来复诊,他就抽时间上门看望、换药。时间长了,乡亲们都愿意找他,老人们亲切地叫他“小官”,说他是紫湖的好孩子,对人热心,做事耐心。在他看来,这一声声“小官”和一句句夸奖,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学医之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精进医术,才能不辜负患者的信任与托付。2015年,官世坤争取到前往上海六院学习骨科创伤知识的机会,在进修期间,他一心扑在学习上,认真钻研大医院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救治理念。学成回来后,他不光用学到的技术为患者治病,还主动把创伤处理、骨折治疗等实用技巧分享给卫生院的同事,带动大家一起提升业务能力,让更多患者受益。为了满足乡亲们更多的健康需求,官世坤看到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的重要性,便潜心研究学习。2021年,他多次到县中医院进修,学会了针灸、正骨、中药调理等技术后,在卫生院中医馆为群众开展中医理疗,让乡亲们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服务。官世坤还将创伤技能运用到理疗中,创新总结出“骨科思维+中医理疗”的治疗方法,让理疗更为精准,疗效更佳,赢得了众多群众的好评。

在紫湖这片土地上,官世坤见过无数康复群众满意的笑脸,在他看来,让乡亲少跑路、少花钱、看好病就是最大的成就,基层医生的工作舞台或许不大,但只要用心耕耘、努力奋斗,总能收获丰硕的成果。今后,他还会继续当好乡亲们身边的健康守护人,让党的温暖通过自己的双手,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姚文钊)

上一篇:青春力量闪耀椒陵 “萤火坐标”点亮敬老护幼温情路
下一篇:琴声点亮暑期时光,音乐疗愈守护心灵成长——沙井社区青少年钢琴学习小组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