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概述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东街道金地社区现有退役军人较多,目前对于退役老兵提供的服务仅限于节日慰问、情感慰藉、社会交往等。随着退役老兵需求日益多样化,社会工作介入退役老兵的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社会工作参与到老年退役军人服务中,为原来传统的工作模式增添活动。
深入调研与评估后,关东街道社工站满天星社工经过招募与筛选,最终选取了12名具有共同需求的退役老兵参与“荣光照耀”金地社区退役军人小组,运用自我效能感理念,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理念的介入,搭建退役老兵沟通交流的平台,引导其发现自身优势参与社区服务及社区服务,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社会支持,增强社区归属感。
二、需求分析
关东街道社工站满天星社工采用访谈、观察的方法对退役军人的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估,发现退役军人有如下需求。
(一)精神需求
社区的退役军人,没有来自经济的压力,但是在精神方面存在空虚感和孤独感,尤其在退役后生活中失去了原有的组织归属和价值认同,部分老兵感到被社会边缘化,内心渴望被尊重、被需要。他们希望自己的军旅经历得到认可,奉献精神得以传承,在社区中重新找到身份认同与荣誉感。
(二)角色转化
社区的退役军人,他们没有来自经济的压力,但是时常觉得跟部队的生活不一样,生活节奏的放缓让他们在角色转换中感到不适应,曾经的军人身份与当下的平凡日常产生落差,部分老兵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知出现模糊。他们渴望通过参与力所能及的事务,重新确立价值坐标,实现从“被服务者”向“贡献者”的转变,在社区活动中延续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
(三)自我实现的需求
社区的退役军人具备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普遍希望在退役后仍能发挥余热,参与社区治理与公益服务。他们渴望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自身价值,实现自我成就。
三、服务目标
构建全面支持退役军人发展的综合性社群平台,增进互动与交流,加深退役军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归属感与认同感,鼓励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形成退伍军人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区治理的氛围。
四、服务实施
(一)“你好,老朋友”退役军人见面会
“你好,老朋友”是小组活动第一节次线下见面会,旨在打破退役军人之间的陌生与隔阂,重建战友般的情谊纽带。活动在社工的带领下,通过自我介绍,促进彼此了解,建立信任关系,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情感基础;通过重温入伍誓词等环节,唤起共同情感体验,营造尊重与理解的氛围;通过头脑风暴共同制定小组契约,明确小组目标与行为规范,增强成员的参与感与责任感。在庄重的誓词声中,老兵们眼含热泪,昔日军旅记忆如潮涌来。随后的互动中,沉默渐被笑语取代,陌生化为默契。
(二)军旅追忆,共建支持
第二节次的小组活动,社工以观看《建军大业》片段开头,引导退役军人重温峥嵘岁月,激发情感共鸣。观影后,成员们围绕“我的军旅记忆”展开分享,讲述各自服役期间的难忘经历,在倾诉与倾听中建立情感联结。社工适时引导,帮助成员识别并表达退役后的心理调适过程,强化彼此支持意识。通过共同梳理军旅生涯的价值意义,重塑身份认同,为后续参与社区服务积蓄精神动力。同时退役军人分享军旅生涯中最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及故事,如我与水壶的故事、军装变迁背后的经历、老照片中的战友情、望远镜中的曙光、勋章的荣耀等,借助实物承载记忆,深化情感共鸣。
史阿姨说:“不管走到那里,我总觉得脱了军装这么多年,自己当兵的思想一直保存着,不管到哪都想着自己曾经当过兵,受过锻炼,跟别人应该要求不一样,别人做到的我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也要做到,这才是我们军人的本色。”她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成员,引发了阵阵共鸣。大家纷纷回忆起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眼神中闪烁着不灭的信念之光。
(三)军旅装备小手工,将记忆融入指尖温度
小组的第三节社工为退役军人带来了军旅装备的木制材料,指导他们亲手制作战斗机、直升飞机等模型。在精细拼接与打磨的过程中,老兵们神情专注,仿佛重回军营岁月。一件件模型逐渐成型,不仅是对手工技艺的挑战,更是对过往军旅生活的深情致敬。有成员轻声说道:“这飞机像极了当年演习时守卫的那一批。”话语间,自豪与怀念交织。这些融入指尖温度的作品,承载着岁月的重量与使命的回响。每一道刻痕皆是记忆的印迹,每一次粘合皆为精神的接续。模型虽小,却凝聚着对军旅生涯的无限眷恋,正如一位老兵所言:“手中这架飞机,飞过的不只是蓝天,更是我们无悔的青春。”
(四)志愿服务再认识,社区治理初服务
小组的第四节,社工引导退役军人重新认识志愿服务的意义,结合自身优势探讨如何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案例分享,老兵们意识到从“被服务者”转向“服务者”的价值转变。他们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组建单元长,通过单元长为社区居民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发挥军人纪律性强、组织力好的特点,参与社区安全巡逻、应急响应等事务。在实践服务中,他们逐渐找到新的人生坐标,将部队精神转化为社区贡献的内在动力,实现从“退伍不褪色”到“奉献在基层”的自然过渡,进一步强化社会归属感与自我价值认同。
(五)反哺社区,社区治理持续参与
小组的第四节,社工引导退役军人讨论单元长的职责、选拔标准、激励措施、宣传动员方式并鼓励退役军人结合军旅经验提出建议。大家踊跃发言,将部队中的组织纪律、团队协作与责任担当融入社区治理构想,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有成员说:“当兵时守一方热土,如今作为单元长,更要守好邻里平安。”众人深表认同,纷纷表示愿以军人作风投身社区服务,发挥余热。讨论最终形成可行方案,为后续角色认领奠定基础。
(六)精神延续,治理有我
小组的第六节以“精神延续,治理有我”为主题,退役军人齐聚一堂,重温誓词,庄严承诺。他们称金地社区退役军人队伍为“荣光照耀队”,以“忠党、爱国、为民”为口号,制作团队徽章。当他们接过团队徽章的那一刻,从保家卫国到守护邻里,角色转变,初心不改。有人轻抚徽章说:“这不仅是职责,更是传承。”众人纷纷表示,要将部队的忠诚与担当注入社区治理,用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社区的小路上,他们的身影融入市井烟火,却依然挺拔如松。
五、服务成效
“荣光照耀”退役军人小组让退役军人社群凝聚,彼此支持;让退役军人精神治愈,增强归属;让退役军人志愿赋能,治理参与。退役军人在服务中重拾价值,在奉献中延续使命。他们以军旅精神为底色,将纪律、责任与担当融入日常,成为社区治理中可信赖的力量。退役军人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资源与中坚力量,其组织性、纪律性与奉献精神为社区注入持久动能。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满天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荆志花、屠宇涵、崔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