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峰镇平安建设办正确认识“无理诉求”产生的根本原因,加强对于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工作,维护正常秩序、避免资源浪费,同时通过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增强其法治观念,进而防止矛盾激化。
精准界定,筑牢教育前提。青峰镇平安建设办通过“三个核实”工作法,精准界定“无理诉求”。一是事实核实,通过事实核实可以避免主观臆断所造成的界定偏差,确保每项诉求均有据可查,例如群众反映土地边界矛盾纠纷,青峰镇平安建设办通过前往涉事属地村委会进行档案材料核查以及现场实地考察,明确矛盾纠纷中是否存在“无理诉求”;二是政策核实,对照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条款,明确群众诉求是否超出制度框架,例如群众要求低保调标,通过相关政策可明确群众是否符合调标要求,从而界定相关诉求是否为“无理诉求”;三是情理核实,青峰镇平安建设办重视在回应群众诉求时体现“人情温度”,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在合乎法理的基础上考量风俗人情与社会常理,避免机械判定。
分类施策,创新教育方式。根据群众诉求背后的不同成因,针对性匹配差异化教育方式。青峰镇平安建设办对“不懂政策”的群众侧重“政策解读+案例类比”,在政策解读用“大白话”拆解条款,同时搭配同类案例类比,用看得见的实例帮群众理解政策边界,主动调整诉求预期;对“情绪主导”的群众先“情绪疏导”再“理性沟通”,通过耐心倾听、共情回应缓解对抗,待情绪平复后,再结合事实和政策理性沟通,既明确诉求不合理之处,又不否定其情绪的合理性,避免在情绪对抗中激化矛盾;对“故意缠访”的群众“明确底线+法治警示”。对于此类群众青峰镇平安建设办清晰告知其政策与法律底线,不模糊态度、不回避矛盾,用明确的规则和后果警示,引导其放弃侥幸心理,回归理性表达轨道。
正向引导,指明合法路径。青峰镇平安建设办在对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后,注重告知合法替代方案,切实帮助群众通过合法路径解决问题,满足群众需求。若诉求虽无理,但群众确有困难,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其申请其他帮扶。青峰镇积极运用宪法广场、文化大礼堂等资源,结合“法律进社区”“信访宣传日”等活动,常态化宣传《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明确“哪些行为属于违法信访”,从源头减少无理诉求。
下一步,青峰镇平安建设办将继续强化无理诉求思想教育,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持续优化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将平安建设工作做细做实,取得新成效。
